地方党报科技新闻报道浅析

时间:2013-04-25 13:2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

主页 > 杭州新闻 >

地方党报科技新闻报道浅析

时间:2011-11-12 09:14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地方党报科技新闻报道浅析

——以杭州日报为例分析

 

【内容摘要】

科学技术正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是大众传媒尤其是各级党报的重要责任。但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各级党报对科技宣传报道的力度远远不够,科技报道本身也存在着科学性薄弱、宣传性过重、贴近性不强,缺乏重头报道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杭州日报为例,分析地市党报存在的缺陷,为地市级党报根据自身特点,做好科技报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党报 科技报道 媒体 宣传

 

【正文】

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世界带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作为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大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可是科学技术自身的专业性却阻碍了群众对它的深入了解和应用。

调查表明,我国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其次为报纸,达69.5%,广播是31.9%。可见,大众传媒是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大众传媒尤其是各级地方党报的重要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党报科技新闻报道占版面比例为7.5% ,晚报为1.9%.科技报为25.3%。相对晚报,党报在科技新闻报道上与国家科技政策的紧密联系,着眼于推进科技改革,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原创度高,客观上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新闻记者在科技新闻采写方面的水平。

杭州日报在2010年9月至12月的科技报道呈现以下特点:

一、科技报道专题化,深度化。

9月-12月间,杭州日报的七个科技新闻报道都是以专版专题的形式报道的:9月14日的《科普盛宴即将华丽开餐》;9月29日的《杭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0周年》;11月1日的《创意杭州:让遐想的翅膀有了飞翔的天空》;11月16日的《2010杭州科技合作周精彩纷呈》;11月24日的《凝聚青春智慧 成就创新梦想》;12月24日的《扶持创新项目,杭州又出大手笔》;12月31日的《科技“自助大餐”,农民看的懂听得明白》。

这些报道比较详尽的报道了与科技有关的新闻事件,既有政策解读,宏观的指明了杭州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又有样本分析,具体的刻画了在科技新闻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杰出的科技人物,全方位的展示了杭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

二、报道紧扣地方特色。

杭州日报的科技新闻报道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发生在杭州的科技活动,如科普展示,科技创新大赛等,旨在展示杭州市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宣传深化民众科技意识;另一部分是杭州市的科技政策,如扶持创新项目,农业特派员等,通过对具体的企业、人物作典型的分析展示,普及科技知识,宣传科技政策。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杭州实际情况,有针对性。

三、非科技报道中的科技信息显著增加。

除了专门的科技新闻.其他新闻报道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涉及科学技术信息。杭州日报的3C版面中的报道并非科技新闻,而是主要提供家电、IT、通信这三个领域的服务性信息,新闻工作者和公众并不把这类报道视作科技报道,科技信息也并不是这类报道的主打内容。但是,因为这三个领域都是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的新型领域,报道内容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科技成分,如10月26日的《微软在华展示未来生活场景——22项炫酷技术争艳“创新日”》中介绍了同声传译电话、云计算手机等高新科技,但是因为主要目的不是传播科技知识,对这些新产品背后的技术都只是略作提点,止于表面。其他如健康新闻、汽车新闻等报道中是如此。本文所指的科技报道并不把这些报道计算在内。

 

尽管杭州在科技报道上有所提升,但从现阶段的情况看,科技宣传报道的力度仍然远远不及时政、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报道,此外,科技报道本身也存在着科学性薄弱、宣传性过重、可读性较差、贴近性不强,新闻来源有限,缺乏重头报道等诸多问题。

一、报道力度不强。

在杭州日报9-12月四个月的报道中,科技报道只有7个专版,平均一个月不到两个版面,只占全版面数的1%左右,这与调查所得的7%的数据有相当差距,与钱江晚报等都市类报纸的科技版面一周1-2个版面的报道量也有所差距。

二、科学性薄弱、宣传意味过重。

杭州日报七个版面的科技新闻表现出了不重科学重宣传的特点。以《创意杭州:让遐想的翅膀有了飞翔的天空》为例,文章的导语就充分表现出了宣传意味:“昨晚,由杭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10‘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举办盛大的颁奖晚会。大赛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杭州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借助大赛搭建的平台,不仅鼓励创新,而且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通过大赛,市民发明创造的热情得以激发,杭州的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得以增强,从而推进‘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迈进。”

版面内容的设置也同样如此,《和杭州分享你的创意 提高杭州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解读“创意杭州”模式》两篇主稿,豪森、巨星两个公司为例的两篇样本分析报道,都表现政府政绩多过展示创新成果。尽管科技报道中包括对科技政策的解读,但是若把科技新闻视作政府科技工作成果展示就有违科技新闻的初衷了。

三、可读性、贴近性不够

科技新闻报道“专家看不上.读者看不懂”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一点在地方科技新闻报道方面尤显突出。究其原因,除了有机制、体制的原因外,更突出的问题是专业科技新闻工作人员不了解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属性,缺乏有效开展地方科技新闻报道的方法。

《凝聚青春智慧 成就创新梦想》版面中有一篇文章是分析西子奥的斯如何让电梯成为节能储蓄罐的,文章中介绍其技术时照办了工程师李山的原话:“我们能源再生系统主要核心组成就是左边的电脑控制板,中间是能源再生的核心部件——能源再生变频器,左边是永磁同步的主机,使系统在高效状态下运行”。因为记者本身对技术的不了解,无法深入细问,也不敢擅自改变加工,使的科技报道的内容枯燥单调,给人很强的距离感。

相反,钱江晚报年末推出报道《新年聚会时 没酒不要加咖啡》,科学解释混喝的危害,为读者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服务性强,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

四、新闻来源单一,报道形式单调。

分享到: